新四輕週年依舊停擺!中油應看清楚政治,重起爐灶,尋求生機。
發佈: People
Ι
2025-05-14
Ι
瀏覽: 477

文/黄世澤
前總統蔡英文卸任前,由行政院核定中油新四輕更新案,5月13日滿一年,由於高雄市政府「技術卡關」致中油進退兩難,新四輕案躺在中油石化事業部空????一年!預料高雄市長陳其邁不會簽准新四輕更新案。中油可考慮重起爐灶,將新四輕從林園廠遷移大林廠,創造更多契機!
中油林園石化厰第四套輕油裂解工埸(四輕),1984年啟用巳經操作40年,是一座年產量35萬噸乙烯廠,它是全球百座輕裂工埸中排名第三老的工埸。中油公司新四輕更新計劃在蔡英文卸任前卸任前核定,當時預算是1062億元。
之前,蔡英文讓中油新四輕投資案躺在經濟部三年,預算就從823億元提高至1062億元,增加239億元支出。中油新四輕專案人員接受採訪時無奈表示,現在再拖一年預算恐將增百億元,再拖延下去1500億元都不夠用。
高雄市長陳其邁積極發展高科技產業,成功的讓台積電在高雄煉油廠舊廠扯設廠。陳市長已經把高雄市推向高科技城市,台積電要電給電、要水給水一路開綠燈,高雄市已成台積電最大的生產基地,陳其邁市長也名留青史。
其實,陳其邁忽略了傳統產業的重要性,高雄市是以傳統產業為主的城市,是鋼鐵、石化、造船等重工業的重鎮,勞工就業人口超過30萬人。反觀台積電日前第3期廠房計畫環評說明指出,將引進就業人數約1千人,未來楠梓園區全區就業人數約4500人!
2024年8 月18 日陳其邁說,台積電案根據工研院的估算,一個就業的員工大概會有8倍的乘數效果,所以以一個廠1500人來計算,那3個廠大概是5000人左右,也將近也會有增加4萬的就業機會。陳市長的說法證實高技產業的就業人口與傳統產業的就業人口數確實天壤之別。
陳其邁喜歡高科技不愛石化業眾所週知,中油想要在他任期內取得新四輕的設置許可恐是緣木求魚,中油應考慮重新規劃新四輕計劃,從林園石化廠遷移大林煉油廠,避免未來的二年一様原地打轉,浪費時間與金錢,也會拖垮國家的經濟發展。
新四輕從林園石化廠遷移大林煉油廠,中油必須重新擬定新的投資計劃報請經濟部轉呈行政院核定,工作雖然煩複,但做總比不做好,中油高官你們都接近退休了,試想;有65 %的年輕中油人是近10年才考進來的,他們的未來在那裡?
最近有關心中油未來的老中油人,包括退休董事長、總經理等多人,閱讀筆者之前撰寫「新四輕動彈不得,山不轉,路轉!」報導,都認為「新四輕座落大林廠」最好不過!他們說:「世澤兄:講得非常中肯,CPC應從速進行,過去在辛老哥時就已規劃進行即煉化合一,採COTC方法將大林油槽搬出幾座,興建百萬噸乙烯廠,中油始有發展機會!期盼」。又說「新四輕採多元進料(包括廢塑膠熱裂油、生質石油腦⋯,解決台灣廢塑膠問題,推動循環經濟!所以‘’不轉型就等死‘’,能力就看決心)我在任內也規劃了策略與路徑。」
現在政府缺電要中油找地熱發電,老中油人熟地熱的人都知道是假議題,在十年前中油公司就做過可行性研究,結果是「不可行」,現在經濟部長郭智輝執意發展地熱發電,已經逼退一個探採事業部執行長了(湯守立請辭執行長)。
中油公司還是要回到煉化一體的垂直整合才是當務之急(煉製、石化合併)。利用陳其邁市長急需實現競選承諾,大林埔遷村配合大社工業石化廠商,一同遷至大林能源循環專區興建,把新四輕更新畫進去結合一起開發,堵住市府的「技術卡關」。亦可利用在洲際碼頭的天然氣接收站四座冷凍槽之冷能再利用,發電減少碳排放,符合高市政府的零碳排要求,如此才有解套機會!
中油若把新四輕從林園石化廠移至大林煉油廠,效益將倍增。從煉化的角度來說,新四輕的主要進料來源是石油腦或乙烷,不管是進口或是自產都是來自上游的大林煉油廠及大林洲際儲運所,實現煉化合一,再造一個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