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靜思堂辦社區防災研討會強化災害搶救能量宣導愛地球減少天災

發佈: People Ι 2024-03-01 Ι 瀏覽: 234

記者陳明成/高雄報導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佈高雄市共有13 區 42 里為大規模崩塌潛勢區,為加強自主防災能力,高雄靜思堂舉辦「113年強化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自主防災社區韌性工作坊」;慈濟高雄災害應變片心召集人潘機利指出,慈濟為臺灣培訓超過8千位防災士,以及超過3,700位關懷士,應變可能因天災帶來的災害搶救,但希望我們永遠不要出勤,共同響應上人的愛地球活動,減少天災的來臨。

該工作坊是由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主辦,協辦的有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高雄分會、新高雄紅十字會,並由財團法人資源及環境保護服務基金會執行;農村水保署減災監組長陳振宇及農村水保署台南分署林瑞仁科長、農村水保署長張國欽科長、慈濟基金會呂學正主任、災害應變中心召集人潘機利等志工89人參加,共同探討如何降低災害損失,提升防災素養與知識。

陳振宇組長表示,由於113年度適逢莫拉克颱風15週年,莫拉克颱風雖然造成不可抹滅的傷痕,卻也促使國人開始省思如何降低災害損失,提升防災素養與知識;特別是在臺灣高災害風險的環境下,除了水災、土石流災害之外,也更關注到大規模崩塌的議題,農村水保署已經加強對這些崩塌風險高的位置進行監測,但除了利用工程及科技防災之外,民眾對災害意識的建立以及防災能量的強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災害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最主要的是要靠民眾自身採取正確的避災應變,以及社區民眾之間的互相幫助,來減輕災害的衝擊與傷害。

慈濟基金會慈發處呂芳川主任表示,921地震災害後,臺灣的山體受到鬆動,孕成之後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的災害風險變高;慈濟基金會以人的關懷為本,透過社區營造以及慈善關懷方式,長期關懷臺灣每一個黯角需要被幫助的民眾;另外,也透過推動辦理防災士培訓,來共同強化民眾的災害意識及自主防災能力,慈濟也鼓勵每一位防災士進入到社區,為災害中的弱勢建立社區互助關懷網絡,特別是社區中的獨居長長、兩老相依、或是行動上需要協助的對象。

慈濟公傳志工鄭楊慶說,十五年前的莫拉克風災又稱是八八風災,位於高雄縣甲仙鄉的小林村,幾乎被土石流吞噬滅村,造成474位鄉民被活埋,肇發如此巨變傷害的主因就是億萬噸的土石流瞬間崩塌,而事前的防範與應變能力不足,令人惋惜。

研習中,邀請了學有專精的專家、政府業務主管講述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的特性、防範、影響、社區防災工作的近況;同時,也邀請民間組織慈濟及新高雄紅十字會分享如何將以慈善、社區營造的推動方式結合社區防災工作,以強化社區防災韌性及備災的重要性。

潘機利表示,全球氣候失調、天災人禍引起災害事件頻傳,慈濟「防災士」志工依序加強於防災急難難救助,熟悉並強化颱風及豪雨來襲期間時應變能力,並協助民眾疏散避難正確觀念,期望颱風豪雨期間,配合社區自主防災幹部、將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危害降至最低。

鄭楊慶說,災前與災後,因公部門的人力有限,政府與民間組織的交流合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因此慈濟不僅培訓出「基礎」、「特殊」及「專業」的「關懷士」,同時也與榮民輔導委員會簽訂備忘錄,持續完善相關災後關懷措施。例如目前血荒,志工方漢武「方師傅」 點心坊,以你我有愛、享羅宋鼓勵捐血,十幾年來已捐出數萬顆愛心羅宋響應公益捐血活動。

每遇天然災害來襲,奮不顧身帶領志工搶險與賑災的潘機利說,慈濟配合高雄市政府針對轄內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易致災區加強防範,推動「高雄市土石流警戒應變資訊系統」功能,2 小時內迅速執行撤離作業。期望透過宣導及演練,推動社區自主防災意識與避災能力。雖然慈濟「關懷士」與「防災士」都準備好,但希望是預防,不要出勤,因無論任型態的災害,都會對生命造成衝擊。

慈濟高雄分會表示,包括農村水保署等公私部門共同舉辦該場防災知能目標的同時,更希望能將經驗帶回社區宣導,並且抱著愛地球的共識,減少暖化變遷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