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落實資源循環再利用 率全國之先推出家戶廚餘機補助!

發佈: 雲嘉心新聞 Ι 2022-01-04 Ι 瀏覽: 1215

雲嘉特派員陳信利/雲林報導

 

雲林縣政府繼全面禁止廚餘養豬政策後,縣長張麗善今天(4)又宣布率先全國推出家戶廚餘機補助計畫,由環保局編列100萬元經費補助民眾購買家用廚餘機,每台可申請補助經費20%,最高可補助5000元。(影音:https://www.youtube.com/embed/KVD70XDFsak?rel=0

 

縣府今年預計補助300戶家用廚餘機,若每戶每天產生2公斤廚餘,1年就可減少約219公噸廚餘量,共同落實廚餘減量及資源循環再利用。

 

今天宣傳記者會,包括縣長張麗善、副縣長謝淑亞、縣議員黃美瑤、南亞資源回收處處長林澤銓等人都出席;口湖鄉清潔隊、斗六市八德及江厝社區、虎尾鎮北溪及頂溪社區也派員參加,共襄盛舉。

 

縣長張麗善指出,雲林縣沒有焚化爐,還是全台養豬大縣,她一直在思考如何從源頭開始做垃圾減量,解決雲林垃圾去化問題,同時也讓養豬事業能永續發展。

 

因此,她上任第一天就禁止廚餘進入養豬場,展現縣府杜絕非洲豬瘟、保護雲林養豬產業的決心,並開始教育及協助鄉親處理生、熟廚餘,感謝所有鄉親從源頭就開始配合,協助縣府達到垃圾減量目標。

 

張縣長表示,環保局將回收的生、熟廚餘變成有機資材,3年來產出約20萬包有機肥供民眾使用,資源循環再利用成效非常成功,但環保局也發現,有些上班族沒辦法天天傾倒廚餘做回收,把少量的廚餘直接丟到垃圾桶裡,衍生蚊蟲孳生及產生異味等問題。

 

因此環保局今年編列100萬元預算,補助民眾購買家用廚餘機,鼓勵大家從源頭做起,讓廚餘變成有機資材,不僅可嘉惠鄉親,還能減少垃圾量,對沒有焚化爐的雲林來說,也能讓環境更友善、美好。

 

環保局長張喬維說,雲林縣每日廚餘回收量約50噸,生、熟廚餘各佔一半,生廚餘部分會送二崙鄉清潔隊進行脫水處理,熟廚餘部分則送化製廠做成肉骨粉,兩者混合後再送到南亞堆肥場做成有機肥,3年來做了4000噸有機肥提供農民使用。

 

為考量政策執行中,有些上班族沒辦法天天傾倒廚餘,環保局今年特別編列100萬元補助家戶購置生物分解型、乾燥處理型及混合處理型廚餘機,1天約可處理2公斤廚餘,製成有機肥用於蔬果、花草,符合SDGs永續發展精神。

 

張縣長、張局長等人呼籲民眾,吃多少、煮多少,惜食減量,從源頭減少廚餘才是對環境最友善的方法,家戶產生的廚餘也要妥善分類,交給清潔隊垃圾車回收,若民眾覺得丟廚餘很麻煩,則可購買家用廚餘機。

 

縣府希望民眾能從源頭開始做好廚餘分類處理,不但可減少後端處理人力和資源,也可減少民眾丟垃圾次數,有效減少垃圾量。

 

張縣長強調,垃圾減量是環境永續課題,對於雲林來說一直都是現在進行式,縣府積極推廣多元、多樣的生活減量措施。

 

縣府希望民眾改變消費及飲食習慣,落實生活減塑及惜食文化,廚餘機的補助可讓民眾在家簡單自製有機堆肥,讓廚餘變黑金,再生成有機資材運用在農作物上。

 

雲林縣環保局將回收的生、熟廚餘變成有機資材,3年來產出約20萬包有機肥供民眾使用,資源循環再利用成效非常成功。

 

家用廚餘機1天約可處理2公斤廚餘,製成有機肥用於蔬果、花草。

 

環保局籲請民眾落實廚餘分類,交給清潔隊垃圾車回收,從源頭減少垃圾量。

 

縣長張麗善表示,縣府補助民眾購買家用廚餘機,鼓勵大家從源頭做起,讓廚餘變成有機資材。

 

雲林縣落實資源循環再利用率全國之先推出家戶廚餘機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