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石化業爆天量產能!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發佈: People Ι 2025-07-04 Ι 瀏覽: 606
cover image of news article
圖翻攝自網路
文/黄世澤

大陸近年大量擴充煉油、石化產能,重創全球的煉化產業,台灣的石化業也受魚池之殃!「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大陸石化產業正面臨產能過剩、需求不足和競爭加劇的挑戰。儘管營業收入有所增長,但利潤連續三年下滑,加上最近國際油價上漲,地方型的「茶壼煉廠」恐將提早收攤,這有助於台灣的石化業景氣提前復甦!

大陸石化產業在過去幾年中經歷了快速增長,乙烯產能已超過全球一半,2025年底將達到7000萬噸。台灣工研院IEKView產業情報網預估石化產能過剩情況恐延續到2028年才能去化。

中國石油和大陸化學工業聯合會(石化聯合會)2月22日在北京召開記者會表示,2024年大陸石化行業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6.28兆元,增長2.1%,利潤總額人民幣7,897.1億元,下降8.8%,呈現連續三年利潤下降。石化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坦言,大陸石化產業正面臨深度調整的陣痛期。

「屋漏偏逢連夜雨」,大陸煉化廠利潤三年下降,俄烏、以伊戰爭致原油價格上漲,而下游產品價格上漲乏力,造成地方煉油廠(茶壺煉廠Teapot refinery)利潤降至三個月最低,引發地煉企業在全球原油市場持觀望態度、暫停採購,部分「茶壼煉廠」已經停爐,原預測在2030年才會被迫關厰的「茶壺煉廠」可能會提早收攤。

據大宗商品門戶網站卓創資訊的預測,大陸煉化行業三大生產路線:綜合煉油、煉油-烯烴、煉油-芳烴的理論利潤均遭重挫。其中,綜合煉油、煉油-烯烴路線已明確陷入虧損區間,煉油-芳烴路線雖勉強維持盈利,但5.37元/噸的微薄利潤已岌岌可危。這對下游加工環節構成了巨大的成本壓力。然而,成本壓力難以順暢地向下游產品市場轉嫁,這是導致大陸「茶壼煉廠」提早收攤的主要原因。

據彭博社6月24日報導,由於地緣政治動態影響油價,國內需求減弱侵蝕盈利能力。另據卓創資訊利潤模型測算,下游產品中,雖有91%的品目價格出現上漲,但漲幅普遍有限,分布在0.06%-10.4%不等,均未能覆蓋同期13.57%的成本漲幅,這意味著產品提價帶來的收益遠不足以抵消原料成本的上升。

大陸大量擴產石化原料後,首先受傷的是地方的「茶壼煉厰」!等同台灣石化業的新契機浮現,預計還要再苦撐5年,到2030年就能回春的時間表有機會提前。中油石化退休執行長林金柱指出,此時此刻是中油四輕更新整合的好時機,環團雖質疑四輕更新乙烯等原料產能過剩的問題,但他說將來中油可以投資中、下游產品製造及參與特殊化學品的生產,擠進高科技產業供應鏈 ,為中油再創另一個生機!